排队送礼80官员全被免职,凭啥喊冤?

2014年09月05日16:19     第45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云清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搞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如果只是发生在非公职人员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就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公职人员,则无论送礼还是收礼,都是绝不允许的。

  近期判决的一起安徽官员腐败案件,就是“送礼风”刮倒了一个县八十多名官员。

  安徽省高级法院近日对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认定毋保良非法收受他人1900万余元财物,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同时,萧县八十多名“送礼干部”也被免职。

  有些人觉得这是官场潜规则不得以而为之,有些人觉得送礼金额不大免职委屈,总之都是为免职寻找理由。收礼和送礼,都是对官员职务廉洁的破坏,送礼官员被免职不但没有委屈他们,对于达到刑事责任的,还得坐牢。

送礼打上“人情”牌,官员“不腐不安心”

  毋保良收礼有一大特点,即“边收边交”。

  新华网对毋保良腐败案总结的这一大特点也是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从2006年到2012年,他先后将收受的1790万元交存到县招商局和县委办,用于公务开支。

  办案中,这部分款项“算不算受贿”成为争议焦点。

  毋保良对赃款的这样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可见他内心对于巨大数额的赃款还是有所顾虑和不安。这样一个经不住腐败的诱惑而断送掉自己的人在位时是怎样的呢?

  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原本也是个有为的干部,却一度因为“不合群”而遭到官场冷落。

  《北京青年报》9月5日的社评文章《一个和八十个,是谁带坏了谁?》梳理了毋保良的为官“心路历程”:他曾一度因为“不合群”而遭到官场冷落。

  2003年,毋保良调任萧县后吸取“教训”,在吃吃喝喝、请请送送中,努力和各级干部搞好关系,进而在“一团和气”中开始收礼受贿。

  文章所提的“不合群”,“不合”的自然是送礼的“群”,毋保良合群之后果然仕途顺利,自己坐上领导,“群”的传统果然也一并保留。

  《北京青年报》文章提到:毋保良非法收受的1900万余元财物,几乎都来自逢年过节、婚嫁中的“人情来往”,这样的“作案”方式也让该案成为一个典型案例。

  官场送礼都打上了人情牌,不送礼的反而成了不通人情的了。

  披着人情外衣的礼送出去有啥妙处呢?让收礼变得顺理成章,送礼的人默默享受着工作上领导的“回赠”,这一来二往的默契你我都懂。

  “联络感情、处好关系”已成为一种官场习惯。《京华时报》评论员刘白在写到官场“潜规则”的压力:不这样做,就会时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官员们厌恶潜规则但又服膺潜规则,因潜规则受损但又要通过潜规则止损,在体制内工作的基层干部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送礼文化的压力。

  是一个县级干部带坏了八十个干部?还是八十个干部腐坏了毋保良?恐怕,这都是官场潜规则的歪风摧毁了他们心中的堤坝。

打击行贿人并没委屈他们

  因为给领导送礼,八十多名干部悉数被免职,在此前相似案件中颇为罕见。

  一些被免职干部感到“委屈”,尤其有些人“只送过三五千”,更认为免职的处理过重,很多媒体都引用了这样一段报道。行贿人,委屈么?

  “八十干部送礼被免”其实还不够“重”。《新京报》对此事评价言辞犀利:这股歪风,严重扭曲公务人员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所谓“不收钱不收礼怕得罪人”,也成了半真半假的怪现状。

  《广州日报》亦发表评论文章《对送礼干部“零容忍”有助正本清源》为此举点赞:我们很难想象,一群掉进送礼染缸的官员会独善其身不去收礼。免去那些“送礼干部”的职务既是对送礼者的一种惩戒,更是对官德的一种修正。

  如此不堪的风气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受罚的行贿人员还有底气来喊冤?《南方都市报》评论文章《根治庸俗官场风气,让送礼被免职者心服》给出分析:一是基层一把手权力过大过于集中,二是中共十八大报告里提出的“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目标还在实现的过程之中。

  不仅是风气不佳,更需从制度的根本来修正与实践。

  反腐专家李永忠在接受新浪网专访时,曾提到对行贿人的态度于反腐工作的意义:过去一个重大误区是,为了能突破案件、对行贿者网开一面,对受贿方加重处理,这样其实也鼓励了行贿者,因为行贿者攻势很猛的话,受贿者通常很难抵挡得住,所以要逐步实行行贿、受贿,同罪同刑。

让送礼的不敢送收礼的不敢收

  十八大反腐工作以来,大老虎一个接一个落马,老百姓拍手叫好。而在现实中“苍蝇”的数量远远大于“老虎”,目标更小,而对于风气的污染和社会价值观的的毒害却比大老虎更甚。

  《扬子晚报》评论文章《“排队送礼全被免”是个良好先例》提到不处理行贿人的危害:如果在官员落马之后,向他行贿送礼的即得利益者仍然在位,受不到法律的制裁,显然有失公平,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行贿送礼的风险,是对行贿送礼行为的纵容。

  犯错误的是个人,可打击个人绝不是反腐的最终目标,让官场回归清廉,需清源正风,把歪风邪气从每一个人的心底彻底驱除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

  八十个行贿干部的被免职是一个好的开始,反腐工作从打击老虎苍蝇到对社会风气的追根朔源,反腐的核心意义逐渐凸显。

  清廉社会必须斩断收礼和送礼的手,你敢送,我就敢把你送去纪委检察院,你敢收,就得随时提防被举报的那天,只有对每个送礼收礼的人严厉惩治,“潜规则”才能破解。(云清)

分享到: